我国医疗信息化已进入以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为主的发展阶段
根据国际统一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划分,医疗信息化发展普遍经历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HIS)阶段、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阶段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
随着我国新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我国医院经历了2003年后HIS的建设热潮后,其基础业务平台已逐步成型,HIS系统占医疗行业总体解决方案的比例分别由2013年的35%变为2014年的34.3%,HIS系统占比略有下降。至2014年,CIS系统在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占比44.4%,HIS系统占比34.3%。预计2014年至2019年,CIS系统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3.24%,高于HIS系统的18.80%。
我国CIS开始向深度应用发展,行业竞争主要分为三大阵营
我国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CIS)开始向深度应用发展
目前,我国大中型医疗机构已经建成了具备基本功能的HIS系统和PACS、RIS、LIS等基础CIS系统,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始向手术室和ICU等诊疗行为更为密集的科室延伸。
根据CHIMA2016年的调研统计结果,医院规划实施的比例超过10%的临床业务信息系统的临床应用分别为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在重要科室和核心治疗工具相关领域的应用在不断拓展,处于医院深化相关信息系统应用的阶段。
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竞争格局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总体发展情况为: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激烈,行业内兼并重组频繁,目前已初步形成第一梯队,具有一定品牌效应。同时,行业竞争环境总体有序,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均不构成威胁。目前对下游的议价能力不强,对政府关系要求极强,移动互联网将对医疗信息化形成有效互补。
另一方面,当前行业内企业多以区域型企业为主,并未完全形成全国性企业。行业中主要客户为政府性质的公立医院,因此政府公关能力极其重要。此外,由于行业转换成本高,目前产品替代性还比较差,所以竞争的核心主要集中在抢占更多的客户,占领更多区域,区域拓展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仍面临四大挑战
资金问题
目前国家财政拨款在医疗卫生行业支出的占比仍然较低,而一个三级甲等医院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HIS系统,需要至少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投资,因此这些投资的绝大部分需要医院自己筹集,医院的信息化也基本上都是自力更生,所以大多数医院采取了边积累边建设的方式。有些医院由于受到赢利的压力,更愿意投资购买一些可以马上产生效益的医疗设备,如CT机、麻醉机等,而不愿意在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信息系统上投入巨资。
人才问题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过程中,既懂IT、又懂医学以及医院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
而受限于体制的原因,即便医院有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也无法再职称评定及职位升迁方面享受优厚甚至只是正常的待遇,以至于人才的流失也较为严重。
另外据调查显示,现阶段已建成HMIS的医院中,真正被有效利用的仅为60%左右,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些医院缺乏通晓IT技术和专业医学知识的人才。
医疗信息化本身的复杂程度
由于太过专业,而且业务流程十分繁琐,医疗信息化本身的复杂程度非一般的其他行业所能比拟。一次完整的就医过程至少包含了十几个流程,如果涉及到住院、手术等问题的话,流程将会更加复杂,而这其中产生的信息量将会十分庞大。如何有效地管理、储存、调用这些信息,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医疗信息化的复杂程度。